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行业新闻

好不容易装上脱硫脱硝设备 却达不到治理效果怎么办?
销售经理孔经理全国热线:400-050-3910时间:2019-01-11 11:32浏览次数:
如今环保要求越来越严,隔三岔五就有督查组上门检查,我们当然清楚达标排放很重要。可好不容易装上脱硫脱硝设备,运行一段时间后,又发现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治理效果,而且据我所知,头疼的远不止我们一家企业,类似问题在业内并不少见,接下来怎么办?这是超低排放设备厂家从一位焦化企业负责人口中了解到的。
 
钱花了,事做了,买来的治理技术却不一定真正适合自己——记者进一步了解到,在焦化、钢铁、煤化工等企业中,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。而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要求不断收紧,上述用煤“大户”已然成为当前的治理重点。提标改造工作接踵而来,技术瓶颈如何突破?
 
在烟气治理领域,脱硫脱硝技术并非新生事物。10余年前,我国电力行业便率先展开相关探索。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发布的《脱硫脱硝行业2017年发展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称,截至去年底,全国71%的燃煤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,尤其是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主要排放物控制,基本达国际先进水平。也正是在电力减排空间趋近饱和的基础上,非电领域才越来越受关注。
 
以2017年为例,《报告》统计显示,全国38.2亿吨商品煤消费中,电力行业约占49%,焦化、钢铁、化工等非电行业以50%的消耗占比,成为用煤量最大的领域。由此排放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污染物,目前仍处于千万吨级,远超环境容量。要实现空气质量达标要求,非电行业至少还需削减50%以上的排放量。
而此情况,也已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。“与煤电相比,非电行业对我国污染排放的贡献越来越大。我国钢铁产量占世界的50%、水泥占60%、电解铝占65%,分布了40多万台量大面广的燃煤锅炉。”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对此表示,尽管用煤量惊人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烟粉尘等排放量占全国四分之三以上,非电领域烟气的治理基数、管理能力却存在较大差距,已升级为“主要矛盾”。
 
那么,是什么制约了非电行业的治理进程?超低排放设备厂家了解到例如:所用煤种及其组分不同,首先决定非电与电力行业不能一概而论。比如,品质较好的煤大多用于发电,含硫、含灰量较多,或质量相对较差的煤,在非电行业用得更多。这导致二者排放烟气的成分不同,治理理应有所区别。